渠縣位于四川東部、達州西南部,地處渠江流域核心區,與廣安、南充、巴中山水相連,幅員2018平方公里,轄37個鄉鎮(街道)、266個行政村、149個社區,總人口超過129萬,享有“漢闕之鄉、黃花之鄉、竹編藝術之鄉、詩歌之鄉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、詩詞之鄉”等6張全國名片,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、生豬調出大縣、牛羊基地大縣,全省首批擴權強縣試點縣、工業強縣示范縣,農民增收工作先進縣,三度榮膺中國西部百強縣,連續兩年榮獲全省縣域經濟先進縣。
渠縣是“賨人故里、古賨國都”,早在新石器時期這片土地上便有了人類活動。殷商時期,賨人建都于現土溪鎮城壩村。公元前314年秦置宕渠縣,公元216年蜀漢置宕渠郡,公元522年梁置北宕渠郡,公元537年改置渠州,公元1376年明撤渠州改置渠縣,至今已有2300多年歷史(其中,設州郡時間長達1161年)。 境內六處七尊漢闕,數量居全國之首,“巴渝舞”、“竹枝歌”、“耍鑼鼓”等民間藝術獨具魅力,三匯彩亭會、劉氏竹編工藝、呷酒釀造技藝等納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,古賨文化、秦漢文化、三國文化、農耕文化、紅色文化、民俗文化耀眼奪目。城壩遺址獲得中國考古界最高獎,入選中國社科院2018年“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”。
渠縣山川秀美、人才輩出,孕育出先秦早期道家鼻祖鹖冠子、東漢車騎將軍馮緄、蜀國鎮北大將王平、大成國皇帝李雄等一批歷史人物。在中國革命和建設進程中,涌現出于桑、胡春浦、楊正才、李長林、胡永柱、雍國泰、楊牧、周嘯天、李學明、賀享雍等一大批杰出人物。全國共有2300多渠縣人在各行各業擔任縣處(團)級以上領導職務。張渠偉榮獲2018年“全國脫貧攻堅貢獻獎”,當選“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”。
渠縣是川東北重要交通樞紐節點和鐵公水物流集散地。襄渝鐵路縱貫南北,達成鐵路橫貫東西,國省干道、縣鄉公路縱橫交錯。隨著成南達高鐵、西達渝高鐵的推進,渠縣將搭上“雙高鐵、三高速”快車,融入至長三角、京津冀的高鐵大通道。渠江穿境而過,境內通航里程達283公里,渠江航道四級升三級改造工程即將動工,千噸貨輪可通江達海,隨著渠江風洞子航運樞紐和通用機場啟動建設,“三高速兩高鐵一航空一航運”立體交通格局加快形成。
2020年,渠縣地區生產總值347.1億元;第一產業增加值79.9億元;第二產業增加值101.4億元;第三產業(服務業)增加值165.8億元;地方公共財政收入13.4億元;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3.0億元;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83元;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14元。
渠縣正緊扣爭創全省“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、鄉村振興先進縣、天府旅游名縣”三個突破口,踴躍投身“產城融合、鄉村振興、項目攻堅”三大主戰場,加快建設“六個之城”,朝著建成“四川東出北上綜合交通樞紐重要節點、四川鄉村振興示范區、川渝最美生態濱江文化名城”的宏偉目標闊步邁進。